要强化督查,严格考核奖惩。
我市产业发展上难以引进成熟型企业,大多是成长型企业。而本地除了部分农业基地能少量吸纳外,再无其他岗位可以吸纳。
(五)集体经济带动增收能力不强。一是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,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、重要水源地、自然保护区转移支付力度。(五)提高村级党组织效能,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促农增收引领作用。(四)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为脱贫人口增收夯实根基。对成熟、效益好或者有发展潜力的经营性资产,要着力提高市场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水平。
对存在经营管理难题的经营性项目资产,鼓励采取承包、托管、租赁、合作等方式落实运营主体,确定经营方式和期限,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,做好风险防控。三是缺少对创业群众的教育引导培训。为打造一支信得过、靠得住、拉得出、打得赢的救援队伍,市里整合公安、武警、民兵救援力量,组建了两支队伍,即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和县级抗洪救灾专业队伍。
在救灾中,市、县两级指挥部都十分注重宣传,利用各种宣传平台,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,让群众克服惊恐心理,从灾害的阴影中走出来。7月11日,远在武汉招商引资的市委书记苏永忠,从电视上获悉,未来2天云南滇东北地区有大到暴雨的气象信息后,当即打电话给在家的领导,要求重视天气变化,做好防汛准备。20分钟后,山洪袭击了该乡4个村42个村民小组,而且还是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,但由于转移工作及时到位,全乡无一人伤亡。每当极端天气出现,市、县两级指挥部都会闻汛而动,快速就位,在第一时间,会商气象变化,研判雨势汛情,做到预测在先、料事在前,打好防汛救灾工作的主动仗。
灾情与舆情往往相生相伴,一些原本不重的灾情,或者救灾的细节,经常会被舆情炒作,形成负面的东西,影响整个救灾工作。全市2.3万平方公里的防治区域,这么多的隐患点,令人生畏,让人担忧。
在彝良、镇雄的救灾支援中,市、县两级都凸显了一个快字,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调集救灾物资,昼夜驰援受灾群众,帮助他们克服困难,渡过难关,树立起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勇气。雨情、汛情、灾情,事事牵动着市委、市政府领导的心。搭建基层应急广播分平台,畅通乡村微信终端,形成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的防汛信息网络。压实防汛工作责任,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值守制。
今年以来,昭通市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党员干部,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头等大事,时刻绷紧防汛救灾工作这根弦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立足防大汛、抗大旱、抢大险、救大灾的措施,想尽千方百计、历尽千辛万苦、排除千难万险,最大限度做好防汛救灾工作——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——昭通市2023年防汛救灾工作综述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,山高谷深、河流众多,地质构造复杂,碎片化程度深,自然灾害频发,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。市、县两级防汛指挥部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,快速启动应急方案,迅速调集2611名干部下沉,及时转移群众2871人,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。第二支就是市、县两级的抗洪救灾专业队伍,进行快速驰援,加强救援力量。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,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值守、靠前指挥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,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,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。
5月25日,省、市防汛办还在盐津县组织了大规模的防汛救灾实战演练,让大家提前进入角色,随时随地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。这是市委书记苏永忠在全市防汛救灾工作会议和县(区)现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,凸显了市委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。
今年,市、县两级从织密信息网入手,细化1262机制,完善组织指挥系统,坚持24小时发布三情(雨情、汛情、灾情)。全市辖区内,有山洪灾害防治区7477个(其中重点防治区1322个),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261处。
在救灾中,市、县两级都非常重视舆情信息,注意加大监控力度,实施正面引导,打造积极健康的救灾氛围。为检验市、县两级防汛救灾工作的备战情况,市委、市政府专门组织人员对两级的防汛救灾准备工作,进行了逐个检查,对做得好的予以通报表扬、差的则上黑榜名单进行批评。在彝良两河洪灾和镇雄鱼洞洪灾中,救援队伍都做到了与时间赛跑、与灾情竞速,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,第一时间进行施救,让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,增强了恢复重建的信心。尽管也作了详细的工作安排,但他还是放心不下,第二天就飞往昆明,赶回昭通。每次汛情出现后,市、县两级指挥部都要上观天气变化、下盯洪水流程,及时研判可能出现的洪灾和次生灾害,在第一时间内发出救灾避险紧急通知,指导基层一线的防汛救灾工作。从过去昭通发生的洪灾和滑坡泥石流灾害来看,有的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,有的则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,让人防不胜防。
截至5月底,汛期来临时,全市已经到位资金2680万元,采购储备了帐篷、棉被、折叠床等18类26.56万件,总价值达5100万元,做到了物资储备数量充足,门类齐全。为了帮助突击队员当好防汛救灾的明白人,市里还印发了《一员四长工作手册》,任务到岗,责任到人。
紧盯气象变化不放松,适时研判雨势汛情。人是救灾的生力军,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更是生力军中的主力军。
在防汛期间,特别是七上八下的关键时期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讲防汛救灾工作,下乡调研也要反复告诫大家绷紧防汛救灾思想弦。前几年,昭通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和滑坡泥石流,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
8月23日,昭阳、威信等县(区)出现强对流天气,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和单点大暴雨,有可能出现较大洪灾。7月1日,市气象部门发布雷电信息,拉响了黄色警报。指挥部是防汛救灾的中枢,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科学预测,积极防范,同心应对,产生了良好的防汛工作效果,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。
让受灾群众体会到天灾无情,人有情的真正内涵。灾害出现,民心浮动,群众最需要安抚,民心最需要稳定。
备战不是摆设,备战就是为了实战。灾情发生后,市、县两级指挥部都能及时调集救灾人员,充分发挥好两支抢险救灾队伍的作用,一支是当地的应急队伍,也就是一长四员为骨干的群众队伍,进行快速自救。
昭通特殊的地质结构,决定了昭通洪灾的特点,来得快,破坏性强,有效抢救时间短,容易出现次生灾害。灾情处置,讲究的是一个快字,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,快速启动应急方案,赢得救灾的主动权。
人民利益高于一切,防汛责任重于泰山。彝良6·01洪灾期间,市里调拨了50顶帐篷,740套生活用品,下发救助金30万元,安置了738名受灾群众。防汛救灾一靠队伍,二靠设备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。
为两支队伍配备了冲锋舟、动力艇、外挂机等救援装备,做到了人员设备齐装满员,随时随地拉得出、用得上、能胜任。防汛工作重在一个防字,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它,随时随地想着防汛工作,不忘职责,不负使命。
整个救灾工作,做到了三快两及时(快速调度、快速驰援、快速施救,及时转移、及时安置)。防汛工作要从源头抓起,盯住天气变化,咬死雨势预警,扎实做好技防工作。
制定出台了《全市汛期市级调度工作机制》和《1262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》,印发了《值班值守工作手册》和《一员四长工作手册》,将整个机制纳入了规范化、制度化的轨道,确保了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高效运转。11个县(市、区)普遍落实了一长四员责任机制,有的县还实行五户联防制,将全市5.37万名基层一线骨干分子,组成防汛救灾突击队,形成强大的救援力量。
留言0